第二百一十九章战国(4)
从咸阳到邯郸,黄宣走了四天,途中数次使用了伪装罩,这个时代的道路宽仅容四马并驱,窄的地方,就是马车也很是勉强,特别是河岸山涧之处,年久失修,常常要涉水前行。
倒是各国境内,由于运兵和后勤的需求,建的还算不错,但比起欧洲人记载的罗马道路,还略有不足——要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方才有超过其标准的马路建设。
不过就黄宣看来,现在也是秦境的道路修建最为完善,这与其国力也很有关系,在黄宣来到这个位面之前,秦国在战争中始终都是胜利者。它有时候会输掉一些不关键的战役,但从未在战争中失败过,也因此,不断的吞并支持了改革,改革则积累了财富。
在邯郸附近,黄宣找了处山洞,将武器、密织金属的衣服等等通通留在了其中,然后半裸着回了一趟家,在房间里偷偷的喝了两杯水,顺便打了几个电话,就又被洛林送到了p210。
这样除了会损失那100万吨的粮食运输费,又可以在p210居留五天左右。当然,即便是生物产品,100万吨的粮食,来回两次的运输,仍然用去了黄宣过百万人民币的能量。
进入邯郸城,并没有黄宣想象中的戒严现象,长平之战的大胜,让赵国隐隐有了新的战国霸主的味道,就像是长平之战胜利后的秦国那样。整个大赵军民一改往日的愁眉惨淡,赞不绝口的称赞他们的大王与平原君。
赵国的确有争霸的潜力,这是个名将辈出的国度,可是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历任国君,却远远没有秦国更有优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朝的成功,有其必然,自也有其偶然。
黄宣从卫兵的眼皮底下走进了邯郸城,他走在路上,就问道:“之前赵王送我的那处宅子在哪?”
“向东走。”回答的是尼克。
黄宣耸耸肩,向东边走去,此刻的邯郸比起黄宣三个月前,繁华了不止一倍,度过了粮食危机的赵国军民,在消除了军事上的威胁后,迎来了期待数年的和平,虽然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和平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但越是这样,就越是焕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
尼克引着路,黄宣牵着马晃晃悠悠的走着,典韦跟在身后,古之恶来者那是天生的凶神恶煞,经过的路人纷纷避让。给黄宣的感觉,这邯郸的路政建设还挺不错。
“到了。”七拐八绕,按照尼克所谓的最短路线到达后,黄宣抬头看去,却见地方还似那个地方,上面的牌匾却换了,写成了“智贤君府”,门也漆成了朱红,两侧的房子均被拆除,围墙更是延伸到了街角。
“是这里?”黄宣有些不确定的指着。
“18级基地是不会出错的。”尼克刚刚回答,就见两个甲胄周全的赵兵走了过来,手持长戟,尖端对着黄宣,大声道:“智贤君府邸前不许停留,快走快走。”
黄宣倒不生气,虽然他有五分肯定,这处宅子应该是自己的,大约是平原君或者赵王的讨好举措。但自个头上又没顶称号,手上也没持凶器,故而好言问道:“我且问你,这智贤君,可是姓黄?”
卫士迟疑的看着黄宣,若不是有典韦在一旁虎视眈眈,他早就动手撵人了,但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是何人?”
“我是这位智贤君故交。”黄宣随口就道,反正被识破也无所谓。
卫士愈狐疑,黄宣熟悉他的心态,笑笑又道:“这位小兄弟也是刚刚当差吧,这智贤君可是近日新封?”
见那卫士点头,黄宣微笑道:“其实呢,你若告诉我这智贤君的名讳,也不耽误什么功夫,我若是骗了你,总也是跑不掉的,可我若真的是这智贤君的故交,你把我给赶走了,万一再传了进去,是不是反而吃亏呢?”
黄宣说的在情在理,对面两人互相看了看,另一人道:“是姓黄。”他说着盯着黄宣,似乎是想讨要证据。
“洛林,来个麦克风。”黄宣保持着微笑,向后退了半步,忽的双手聚拢,就大声吼道:“黄席,出来接老子。”
两个卫士登时惊呆了两秒钟,远处路过的行人也莫名的看着黄宣。转眼之间,感觉受了欺骗的赵兵就挺着长戟做了个刺杀动作——只有三国以后的人才能明白,别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和别在典韦面前玩长戟是一个道理。
黄宣做了个鬼脸,然后才对气急败坏的两人道:“别着急,没事的。”
其中一个年纪小些的卫兵几乎要哭出来,用吃奶的劲顶着长戟,道:“我要了你的命。”
黄宣只好耸耸肩。这时又有大胆些的邯郸人在附近围观,这两个士卒看起来比黄宣大不了多少,眼见出了事情,脸胀的通红,后槽牙都要露出来了。
正闹的不可开交,却见那朱红的大门,带着一股老旧的,陈年的吱吱嘎嘎声,打开了。
那没有润滑的,出的难听的金属摩擦声,在很多人眼里,却仿佛是身份和权势的象征。
那两个卫士不禁扭头,就见黄席上着绮縠,下裳斜露臂褶,脚步匆匆,身后几个年轻人甚至也跑不过他。
刚刚跨过那小腿高的门槛,黄席扑通就跪了下来,身后的两排从人也有样学样,顺着黄宣的方向,这大宅内的人就和被狂风吹过的牧草一样,齐刷刷的跪了一地,整条街道顿时落针可闻。只听见黄席用无比崇敬的语气道:“奴婢黄席,领下人与侍卫恭迎智贤君归宅。”
歪着头,胳膊还在和典韦顶牛的两个小兵,骇的脸蛋一片煞白,腿脚软塌塌的跪了下来,脖子还没转过来,嘴角抽筋似的动了一下,含糊不清的道:“拜见,拜见智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