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姿势刚摆好,藏身在另一块大石头后面的典韦就抡起双戟从背后向他们蹿了过去。
冲到二人身后,不等那两个听到声音正要扭头的兵士明白过来,典韦手中的短戟已经高高举起,重重的朝他们头顶砸了下去。
短戟敲击在他们的头颅上,随着“啪”的一声闷响,两股红白相间的粘稠液体飚溅了起来,喷溅起老高,两具半拉脑袋被劈开的尸体也软软的瘫倒下去。
“杀!”典韦刚解决掉那两个兵士,两具尸体才瘫软在地上,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传来了一阵喊杀声,数百名身穿董卓军衣甲的兵士持着兵器、盾牌,呐喊着朝他们冲了上来。
“放箭!”双方距离很近,顶多只有三十多步,当那群兵士从乱石后现身跳出来时,刘辩朝周仓等人藏身的地方大吼了一声,领着典韦掉头就向周仓等人所在的位置跑去。
随着刘辩一声令下,百余名汉子手持短弓,在乱石堆中站了起来,将箭矢搭在弓弦上,朝着冲出来的西凉军射出了一蓬蓬的箭矢。
离开卧牛山之前,刘辩就让所有跟他一同下山的汉子每人都带上短弓。在刘辩的预算中,行军途中很可能从董卓军的防线穿过,短弓可以在穿过敌军防线的时候发起偷袭,起到出奇制胜的效用。
虽说沿途他们没有经过董卓军的防线,在这里却与敌军狭路相逢,短弓恰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冲出来的董卓军少说也有五六百人,汉子们射出的箭矢如同雨点一般朝着他们飞了过去,发起冲锋的董卓军则持着短矛,将盾牌挡在身前,奋力向刘辩等人冲来。
河岸边嶙峋的乱石,给冲锋的董卓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却无形中帮了刘辩等人的大忙。
奔跑中的董卓军官兵,脚下踩到石头的时候,身体至少会微微侧上一下,运气不好的,更是会崴到脚摔在地上。
崴着脚倒是不打紧,可迎面还有一蓬蓬近距离发射的箭矢朝他们飞来,一些董卓军官兵就是因为脚下没有踩稳,瞬间露出了空当,被箭矢射中身躯,翻身倒在地上。
迎面冲来的董卓军眼见已近到只有十多步,一两百步开外突然竖起了一面黑色的大旗,随着黑色大旗竖起,一支人数更多的军队朝着刘辩等人所在的位置涌了过来。
“撤!”见远处又出现了一支军队,刘辩也不管那支军队到底是谁的麾下,只是一摆手,向众汉子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得了撤退的命令,百余名汉子夹着那几个王匡军的士兵,飞快的朝着河岸北面奔去。
河岸北面,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山地,虽说山地连绵起伏,附近却没有多少林木可以藏身,不过深深的杂草倒是不少,可刘辩等人却也不能当着追兵的面钻进草丛里躲避。
可能是董卓军只算计着在吊桥附近截杀联军,并没有想过截杀不成还会有场追击,他们并没有准备战马,更没有在吊桥附近布置骑兵,否则刘辩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绝对避免不了在此处与董卓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杀。
领着众人沿着山坡跑了足有一炷香的时间,刘辩扭头向身后看了一眼,发现那支五六百人的董卓军还跟在身后紧追不舍,另一支人数更多的军队则没有追上来。
看了一眼在身后追击的董卓军,刘辩抬剑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坡,向正奔跑着的汉子们喊道:“兄弟们,快随我上山!”
百余名汉子齐齐应了一声,夹带着那几个在河边遇见的王匡军士兵,向刘辩剑指的山坡冲了上去。
追击刘辩等人的董卓军官兵,见众人向山顶跑去,领军的军官抬起长剑,朝着山坡上一指,向身后的兵士们喊道:“贼人已然被逼上绝路,将士们,随我杀!”
近五百名董卓军官兵呐喊了一声,如同潮水般涌向山坡。
领着汉子们冲上山坡,刘辩跑到坡顶另一侧,朝山下看了看。
放眼望去,山下一片苍茫,遍地都是深深的草地。
“兄弟们,下山!”简单观察了山下的景致,刘辩朝已在坡顶列起阵势,准备与董卓军浴血搏杀的汉子们招了下手,纵身向另一侧的下坡冲去。
这条命令一下,不仅是周仓一时没闹明白刘辩到底想要做什么,就连已经列起阵做好战斗准备的百余名汉子,一个个也都是满脸的茫然。
他们都打过仗,也都知道在山顶死守,能够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刘辩却在这个时候下令放弃山顶,选择地势更为不利的下坡,这就让所有人都感到有些不明所以了。
虽是想不明白刘辩这么做的道理,可汉子们却不会当面提出质疑,毕竟他曾经给他们带来过数次胜利,而且每次胜利付出的代价都远远要小于当时的敌手。
<t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