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完军工生产和新式兵器的操练后,二月底和整个三月份期间,黄州的军事方面,也没什么需要沉树人操心的了。
继续按计划批量生产、把现有的火枪兵全部配齐刺刀和长柄战斧,按部就班操练战术,四月初就能让部队彻底面貌一新。
至于原本的长枪兵和其他辅助兵种的操练,也不会含湖,一切都按计划行事。
阎应元、张名振来了之后,沉树人也分派了一些练兵任务给他们,并且调整了部队编制。
沉树人手上有两个府的卫所编制、七千人的兵力。黄州卫都司一直是左子雄,而随州卫原先暂时由张煌言接着。
但张煌言毕竟是文官,就算能打仗,也不该直接领武将编制。
这次的张名振却是正牌武将,直接可以放到随州卫都司的位置上。
沉树人对这些人的忠诚度还是挺放心的,毕竟历史上就都是鲁王系手下的水军将领,后世张煌言和张名振一文一武合作了十年之久。相信这一世这俩人也能很合得来,不用沉树人去操心人际关系的事儿。
除此之外,沉树人挖来的这些官员,无论多多少少都会带点嫡系家丁和亲兵一起上任,多则百余人,少的也有数十人。最多的是郑成功那边,一下子直接带来六七百人。
最后统共算了一下,这次大约给黄州军补充了一千人的兵力,让总兵力数从七千人增长到了八千。
而且增长的还都是精兵——明末最精锐的士兵就是将领们的亲兵和家丁。
有了八千人之后,沉树人索性把每个卫所扩充到四千人,并且每卫所暂时分两个营,每营各两千人,私设守备一名,这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扩军提前搭建骨干框架。
毕竟沉树人这次诓来的基层文官武将人才有点多,除了张名振之外,还有一个杨晋爵也是都司待遇,但他手头还没第三个卫所来供杨晋爵任都司呢,只能先实际上掌握守备级别的兵权,等着打胜仗扩军。
其他辖区暂时没光复、没法正式上任的文官,也能先客串一点任务。
好在沉树人给的待遇绝对丰厚,级别也有保障,下面的人对此也都能忍。
……
暂时把军队建设的活儿放在一边,整个三月份沉树人就可以抽出工夫,再梳理一下他走后这段时间,黄州的民政种田进展。
这一块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需要的周期都很长。几个月下来也看不到什么质变。
无非是让闲下来的百姓尽量恢复生产、整修梯田、全力加速新作物的种植推广。
沉树人回来之前,春耕就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玉米也都已经种下去了。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这方面急也急不来。
沉树人劝农视察了十几天,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唯独只是在深入民间、听取了下辖种玉米农民反馈的疾苦之后,沉树人意识到黄州农民普遍没有给玉米脱粒的经验,甚至连同期福建的农民也不太会脱粒,非常费时费力。
玉米传入中原,也就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明朝的农民没那么擅长总结,之前也都是随便种种。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沉树人也算力所能及稍微点拨了几下,提供了点思路,再画个草图,让铁匠们帮忙做一个简易的铁箍螺旋脱粒机,手摇式就可以操作的那种。
他前世虽没种过田,可好歹也看过抖音上各种干农活的视频,也看过华农兄弟日常,这种结构简单的单人操作机器,他还是可以回忆起形状的。
搞定了这事儿后,沉树人一不做二不休,又顺便鼓捣了几样可以给农民省力、机械结构也非常简单的小农具,
比如后世20世纪农民用的那种“长柄带网兜的镰刀”,让农民收割的时候不用再弯腰一手扶着秸秆、一手挥镰刀收割。而是可以直接站着横扫就割掉一大片,避免腰肌劳损。
收割下来的作物秸秆捆也可以直接落在网兜上,攒上十几斤再一次性倒到一边,避免了农民只能靠手抓秸秆、割不了三五刀就得回头扔一次作物。
当然这种新式长柄网兜镰刀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没法收割容易倒伏的作物,遇到倒伏的还得弯腰下去手扶住才能收割。尤其是收割韭菜,谁让韭菜喜欢躺平呢,非得农民弯腰把韭菜扶起来再割。
古代农作物品种没有改良过,抗倒伏效果不如现代品种。这种新镰刀也就只有富裕些的农民会买,穷得只能有一把镰刀的贫农,还是继续用老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给农民播种时、确定下种间距用的小工具,类似于拳王上八神庵的两条腿之间系根绳子的木柄圆规,上面还能带个漏种子的小袋子,把挖孔下种两步操作合并到一起完成,节约一半工作量还不用弯腰。
诸如此类一共鼓捣了三五种小工具,具体细节无须赘述,反正都是后世抖音上随便一刷就能看到的简单货。
这些东西,还是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在沉树人亲自去各县劝农的过程中,想到啥就弄啥,效率堪称神速,把跟随他视察的文官、小吏都惊呆了,各乡的乡老士绅也都瞠目结舌,从没见过一个两榜进士文官能对农业生产提出那么多切实有用的工具改良。
户房的小吏算了一下,府台大人这一系列操作,起码能让农民们在收割环节节省两三成的工作量,下种环节也能省很多力。虽然没法提高产量,却能让单位数量劳动力多种一两成面积的土地。
这不说是神农之功,至少也是个德政了。
……
一个月的巡视劝农整顿,时间很快来到三月底。
春天种下的玉米长势正喜人,去年冬天沉树人离开之前种下的土豆,却已到了收获的季节。
土豆的种植一年可以有两季,三月过半后开始抢收,到四月初夏就要种下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