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包 > 我是大圣师 > 第六十三章 作坊

第六十三章 作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赤佬?”

刘昌郝往自己脸上指了指。

造成这结果,不仅是宋朝武人地位低下,对外战绩表现很糟糕,还有禁兵本身的表现。

后人对王安石变法颇有争议,别管什么功在千秋,杨广开大运河功在千秋了,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变法的好坏主要得看各个群体受益受害情况。

青苗贷、宽剩钱之类,虽是敛财之举,但是按户等摊派的,上户多摊一些钱,下户少摊一些钱,这个敛财总体上各个群体是能接受的。之所以遭到许多权贵的反对,青苗法等关系不大,主要是市易法,本来薛向经营南方九路发运司好好的,王安石将它生生变成了市易法,由调控变成了谋利,整出一个大型供销社。后来的供销社都失败了,况且是宋朝。不但让商业倒退,也触犯了许多权贵的利益。

还有保甲法对平民百姓的伤害。

后来有人评价,因为王安石搞出了保甲法,用民兵替代禁厢兵,导致“创教保甲,而潜消禁旅”,“京师延嘉以北,废营坏驿三十余里”,所以金人南下,无从抵抗。

一个保甲法,直接抗死掉北宋。

这说法太过了,没有保甲法,禁军也已腐朽,不堪大用。西北战事表现越来越亮眼,亮眼的不是禁军,而是蕃军与边军。所以王安石才想学习秦国三军制,推出了保甲法,却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也,况且用贪婪堕落的禁兵做教头,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国家为了养军每年需拿出许多钱帛,打仗不争气,越来越堕落,让百姓如何瞧得起。甚至有百姓公开喊出,好铁不当钉,好汉不当兵。

“小乙哥,汝不知官兵名气几臭不可闻,且朝廷正欲裁军,从军更难。”

宋朝的兵分成三部分,一是强征的民兵,二是厢兵,厢兵的兵源多来自灾民,少量来自罪犯。

前两者与梁小乙无关,梁小乙的当兵是指禁兵。禁兵来源有三,一是子承父业,老子是禁兵,儿子也荫补为禁兵,二是从厢兵或各类民兵里挑选强悍者为禁兵,三是开春时会拣取少量强壮百姓为新兵源。每年开春时都有,王安石虽在裁军,也没有禁止春拣,因为春拣的新兵不但是新血液,身体状况也胜于那些荫补的禁兵,只是变得更严格。

“昌郝,官兵名声纵臭,亦比吾村强。”

刘昌郝总算听出来了。

上次刘昌郝带着梁小乙去京城,刘昌郝从另一个更加光怪陆离的世界过来,也只是觉得开封还可以吧,特别是绿化,真心不错。但是他的想法,梁小乙想法则是两样了。

梁小乙不是想当兵,而是想离开刘梁村去京城。

做人得有一个志向,如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但是当兵,还是宋朝的兵……刘昌郝仍不赞成:“小乙哥,汝回家,与义父大娘娘说,听其意见。”

…………

朱三四人送来菊花,菊花泼皮易活,非要选时间,农历四五月份移载最佳,利于花株矮壮。秋天也可以,不过开花时最好不要动它,所以拖到了这时候。

他们一共替刘昌郝弄来了十三个品种,432棵大株,有夏菊,有秋菊,有晚秋菊,因为是名种,也花掉刘昌郝一百多贯钱。但四个人一起来了,并不是为了菊花,而是牡丹。

“接头活否?”朱三问。

“已活,”刘昌郝答道,不是扒开泥土看的,而是看手机上的任务条,黑线越来越多,说明接头活的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若是现在就扒,说不定就能从最早那批移载的接头,看到芍药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须。是砧木生根,非是接穗生根,但砧木生根了,便能替接穗提供养分,麻烦也在此,前期接穗弱小,砧木根系足矣,三年后,接穗渐大,就必须要剔掉砧木。

所以刘昌郝准备用一些手段,让这些接头三年后开花,通过花来进行甄别,然后做上记号,到了秋天,留下的剔掉砧木,按照标准的株距行距重新进行移载,淘汰下去的也不是不要,除了特别差的不要,一般的将砧木剔掉,进行装盆,次年二月中下旬,花卉含苞欲放之时,将它们运到京城销售。

普通的牡丹不是太贵,往往一个接头只有几十文钱,我这是养了三年半的牡丹,只要搬回家,不久就会开出数朵漂亮的花,怎么着也值一两百,两三百文钱。

刘昌郝要带他们扒一棵察看,被朱三制止,刘昌郝之前再三强调,接头移载下去,短时间内不能动它,一是会伤及砧木新生的根系,二是会触动接穗与砧木创口的吻合。知道活了就行,犯不着导致一个接头提前死亡,那怕是一个接头,也是很宝贵的。

又说了鞭炮,朱三说有许多新的店家产生购买的倾向,主要太暴利了。不过离冬至与除夕还有些遥远,眼下是谈不好的,只能说看形势比较乐观。

谢四娘听后,立即给他们重新倒茶。她这不算是眼皮子浅,而是刘昌郝如此大手大脚地花,若是没有可观的进账,往下的日子将不敢想象。

几人说了一会,又来到田头看。

方波奇怪地问:“此乃何种犁?”

“此犁名曰铧式重犁,乃吾有意设计,利于深耕。”

此时,秋收正式结束。

但不能将庄稼一直耽在地里,各户人家也陆续将庄稼打了下来。刘昌郝开始请牛,可看到了这种重犁,许多牛户犹豫不决,怕伤到自家的耕牛。刘昌郝只好将每天牛钱又加了五十文,这才请来十几头牛。

别看犁具,有的犁具能拥有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箭、犁盘十几个零部件,即便刘昌郝请乌头渡那个老铁匠打造了犁铧,庄木匠与其他几个木匠,还反复地修改了刘昌郝的图纸,这才有了现在的铧式重犁。

其实复杂成熟的曲辕犁同样能做到深耕,操作更灵活,不过放在刘家这片广阔的旱地上,肯定是这种新式铧式重犁占据了优势,虽然是深耕,效率还可以,让刘梁村的人看了啧啧惊奇。

朱三四人也惊奇:“刘小郎,汝真乃巧思也。”

几人回去,刘昌郝准备移载菊花。

先是选地,以富含腐殖质、疏松地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偏酸土壤为好,砂土一般肥力差,得提前施大量的有机肥,粘土种菊花则更麻烦。

刘梁村没有偏酸性土壤,那只好提前多浇沤液,改良其PH值。接着移载,浇水,第一遍水涔透后复浇第二遍水。

菊花是宿根植物,上面的一岁一枯荣,不存在大株问题,只有长得好坏的区别。刘昌郝的要求是名种,多带边上附生的萌蘖枝,也就是挖的时候要尽量地挖更多的菊根过来。但这时候不仅是移载,也要考虑到宿根如何安全过冬。所以到了下个月还要给它盖拱棚,更冷则加草苫,春节前剪掉上面的花枝,随后浇水。二月时母株长起脚芽,脚芽便是新株,新株渐渐长大,生出许多萌蘖枝,经过一段时间炼苗,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繁殖了。

张德奎父亲问:“少东家,菊花亦如此繁琐?”

“菊花泼皮、易活,然欲使其花株茁壮、花开美丽,亦其难矣。此中有数种一等菊花,不精心伺候,亦成俗品。”

牡丹离寻常百姓还是太远遥远,菊花却是最常见的花,也是最容易比较的花,寻常的菊花几乎不值钱,各个花店甚至不收购,只能放在路边当花卉卖,一文钱数朵,但是极品的菊花,若是照料得好,再将它移载到一个精美的花盆里,往往能卖出一两百文钱的高价,就有这么大的差距。且看刘昌郝买来的所谓的大株,再大的株,还不是一岁一枯荣,又是花后即将进入枯萎时季的菊花,顶多是带着萌蘖枝一道挖出来的,每棵均价却达到了两百多文钱。

刘昌郝居然秋末移载菊花……不过刘梁村的人见怪不怪,这次移载菊花,几乎都没有人围观。

终是深秋,风吹得云朵似马在奔跑,也吹来了阵阵凉意。

刘昌郝又找到庄木匠与秦瓦匠。

盖房子他是外行汉,这点刘昌郝是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胡乱指挥,都是说一说自己要盖什么样的房屋,然后便交给了秦庄二人。

他先将二人带到正准备盖的两间仓房边上,在这两间仓房边上,再重新盖两间仓房,一间储放做好的鞭炮,一间储放鞭炮的原材料。

庄木匠不解地问:“少东家,已有两间仓房,为何复盖之?”

“彼间仓房另有用场,是甜瓜的……”

“甜瓜需仓房?”

“乃是种甜瓜材料,明年汝便知晓。”

随后又大约地划了一大片区域:“于此盖建新作坊。”

面积比较大,但这个庄秦二人皆知道,即便刘昌郝不说,朱三他们跑来跑去的,也会与各家客户聊一下天,所以各家客户都知道入冬后,可能会做许多鞭炮。

数量大,必须请人,请很多人,那必须要一栋面积大的作坊。

“不仅如此,还需瓦顶。”

“瓦顶?少东家,那须许多费用。”

这便是第二个黑窟窿……

PS:秦国三军制,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丁男被甲,丁女转输,人人为兵,造就了秦国的强大。加上宋朝西北保捷等边军也等于是半民兵,表现良好,反正禁兵已经堕落不堪用,王安石这才推出保甲法,意欲强国强军,也利于裁减禁厢军,节约国家支出。但一个是和平年代的百姓,一个是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那好套用吗?结果成了最扰民的变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