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老太太六十大寿。她本是平江伯家嫡出的女儿,虽在贵胄如云的京城排不上号,但好歹生了个女儿做了荣王妃,四舍五入就是以后的皇后,儿子也做到了四品官,所以场面还算热闹,宾客中不乏有头有脸的,将胡同里堵得水泄不通。
永宁献上了一卷麻姑献寿图,一柄沉香木雕菊花纹如意,汉锦,蜀锦,宋锦各十匹,一套完整的金累丝寿字纹头面……叫老太太见了开心的合不拢嘴,她一听永宁说那画是前朝吴大学士所绘,连忙使唤了纤云,飞星两个贴身丫鬟各执一端将画展开来。众人一看,果真其中人物栩栩如生,眉目传神,虽已逾百年,颜色却依然斑斓鲜活,可知保存得有多好。
冯老太太连连颔首,一双眼再离不开那画。
小明氏知道老太太内心是喜欢极了,忙顺着道:“吴大学士乃前朝画圣,可惜作品传世稀少,怕是宫里头也没存几件,宁姐儿能替老太太觅得珍宝,还是画的麻姑献寿,寓意极好,其孝心可窥见一斑。”
永宁笑道:“孙女儿早些时候特地让杭州的善宝斋留意着,遍寻南北才得到这一幅。”
“好好好!你有心了。”冯老太太得了一件宝贝,满脸的皱纹全笑得挤在了一处。
不过边上的蒋婼儿却是和老太太戛然相反,脸黑的仿佛可以挤出墨来。永宁扫到她的目光箭一样射过来,大大方方还过去一个笑脸。蒋婼儿气得一下子把脸别开不去看她,只朗声道:“这吴大学士的画可是有市无价,得来全靠缘分。市面上流传的赝品仿品可多了去了,宁妹妹可弄仔细了,别拿鱼目来混珍珠糊弄老太太。”
永宁眼见老太太笑容微微收敛了,不紧不慢道:“婼姐姐多虑了,这画都是由善宝斋的朝奉亲自验过的,不然妹妹也不敢就这么献给老太太。”
蒋婼儿抿了抿嘴,不再言语。
*
冯宅前院,人声鼎沸,一众男女眷用帏幙挡开,丫鬟仆妇们迎客,端茶,记名……井然有序,见到大人物也不慌不忙的。
永宁不得不感慨小明氏治下确实有些手段,将下人们调教的极好。
再说她那个大伯冯正岳,正笑眯眯地迎来送往。他身躯肥胖,在商海里沉浮了这些年,不仅积累了财富,更养了出了坨沉甸甸的啤酒肚,面白又蓄着胡子,简直像个年画里的财神爷,喜庆是喜庆,就是油腻了点。
三伯冯正连就要瘦削许多,他似乎生性腼腆,不太爱做场面上功夫,只一个人安静地站在角落里。冯正连是个二甲进士出身,这些年一直在翰林院编修前朝史,一股子书卷气,和肥头大耳的大伯比起来简直像股涓涓清流
冯家一众人早就在仪门候着,终于门口有人通报道:“荣王妃娘娘驾到,荣王世子殿下驾到。”
只见一个的美妇头戴双凤衔珠特髻,配衔珠金凤簪,身穿大红五彩罗缎纻丝蟒衣,佩戴金坠领玉禁步,叫人簇拥着款款走来,旁边还跟了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金冠锦袍,贵气十足,眼见就是荣王世子了。
“母亲快起来。”王妃见到老母亲跪在地上,连忙上前去扶。老太太却不依,一定要给两人磕了头才行。
永宁仔细瞧了那王妃,还真如小明氏所说那般,自己眉眼间和她有些相像。
王妃见人群中有几个生面孔,就知道是二房的人,笑吟吟地问了。三姐妹各自又行了礼,报了名姓。见她们落落大方,为首的永宁还和自己颇为神似,王妃不由得心下喜欢,拉着朱昶文道:“这便是你几个没见过面的表妹。”
她虽这么说,永宁几个却不能顺着喊他表哥,只能规规矩矩地唤他为“殿下”。
冯永佳在人群中见朱昶文年轻俊朗,身份贵重,一双桃花眼又似有似无地看着自己,脸上就禁不住泛起了红云。
一群人又拥着王妃和世子进了万寿轩搭起的大卷棚内。
知道王妃爱听戏,今日府上特地从椿树胡同请了大班。丫鬟呈了戏单子上来,王妃顺手点了《琵琶记》《金锁记》等等。
说是看戏,大半时间都是王妃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身边几个女眷谈天。
永宁座次排得不算靠近王妃,见那头聊的火热,便只顾着自己嗑瓜子,吃果子。没想到王妃突然一偏头,看到自己这个一脸憨态的侄女,笑问道:“宁姐儿今年多大了?”
永宁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名,连忙掸了掸嘴边的瓜子壳,“回王妃的话,民女虚度十四岁。”
“还小呢。”王妃感慨了一声,“二哥哥近来可好,身体可还安康?”
“托娘娘的福,父亲他身体很好,能吃能睡的。”
听完这话周围一圈人都笑起来。王妃也是拿帕子捂着嘴莞尔,笑完却有些惆怅:“我和二哥哥算起来也十年未见了,小时候就属他对我最好,也不知道彼此会不会生分了。”
女眷们一下子都不敢笑了,全做出一副面有戚戚的样子。
老太太打圆场道:“娘娘多虑了,血浓于水嘛。”
王妃看起来总算好过了些,语重心长地嘱咐永宁道:“你是二哥哥的嫡长女,应该承担起责任,需好好照顾你父亲,姐妹之间要和睦,勿生了嫌隙……”
永宁连忙称是。
王妃满意的一笑,看见她前面一桌子的瓜子壳,吩咐丫鬟再给她上了满满一碟。
永宁尴尬地呵呵两声,又突然听见一声轻笑,转头一看,原来是那世子殿下。他一双桃花眼本来都快眯得看不见了,可一对上永宁的目光,连忙清了清喉咙,故作镇定地看向前方的戏台子。
*
台上咿咿呀呀继续唱着戏,永宁听着如老和尚念经,又吃饱喝足了,居然迷迷糊糊靠着椅背睡了过去,好在云蟾在一旁连忙将她摇醒。
她揉了揉眼,借着尿遁出去透气。
这时候溜出去的不止永宁一个。
朱昶文在大卷棚里待了半天,也觉得胸闷气短,又唯恐去了人多的地方惹得大家都拘束不自在,便携着小宦官寻了一处僻静地方。冯府各处栽着四时不谢之花,可观八节长春之景,他正数着池子里浮着的鸳鸯,突然听见一阵歌声传来。
那小宦官也侧耳道:“殿下,有人在唱歌。”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朱昶文挑了挑眉:“过去看看。”
两人走近了,方听清那人在唱: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原来一向以自己的歌喉为傲的冯永佳好不容易打探到朱昶文的行踪,故意等在这里唱歌,巴望着他听见了能寻过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身后传来了脚步声,她羞答答地转过身,果然是她的梦中情郎。
“殿下!”冯永佳道了个完美的万福。
朱昶文淡淡地评价道:“唱得不错。”
她听了不由得喜上眉梢,桃腮泛红,却听朱昶文又道:“不过今儿个是外祖母的生辰,你却在这里唱如此凄凉哀怨的曲儿,恐怕不太好吧?”
冯永佳一张小脸瞬间布上了寒霜。
“再者,你是个良家女子,怎可唱这种勾栏里传出来的东西。”
“殿下……”冯永佳觉得像被朱昶文活生生打了个巴掌,又是尴尬又是委屈,鼻尖也是酸的厉害,“我没有……”
朱昶文却不想听她解释,调头就走。那小宦官也朝她冷哼了哼,只留她一个人在原地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