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强渡平水(一)
瑞明四年四月初三,张君武祭祀太庙,并公告天下,宣布梁师都为叛逆,着徐世勣率八万大军会同延州刺史段德操所部两万兵马一道进剿朔方郡,次日,徐世勣率部于承天门前誓死北伐,全军开赴延州,军行六日,进抵甘泉,段德操率军中诸将迎候于道。
“延公(段德操字时延,又被封为延国公,故,时人尊称为延公)久在边关,屡胜梁贼,威名远扬天下,实乃我辈楷模也,晚生能得与延公共事,实是幸甚。”
尽管贵为兵部尚书,又是北伐军大都督,然则徐世勣却并未在段德操面前摆甚主帅的架子,反倒是谦逊无比地以晚生后辈自居,言语诚恳,浑然不见半点的虚假。
“大都督过誉了,段某愧不敢当啊!”
段德操早在隋末时,便已是一州刺史,无论是军中资历还是年岁,都远在徐世勣之上,此番受命为徐世勣之副手,表面上是不曾有甚怨言,可心底里对徐世勣这等军中新贵其实是很不以为然的,配合之意愿其实并不高,可此际见得徐世勣对自己如此推崇,段德操心中的怨气当即便消解了大半。
“陛下常言延公乃帝国之栋梁,论及对梁贼之认识,举国无人能及,此番我十万大军出征,陛下寄望实深,晚生惶恐,还请延公教我。”
早在离京前,徐世勣便已有了进剿之策略,也已得到了张君武的认可,然则他却并未急着道出,而是一派恭谦状地向段德操求教。
“大都督客气了,段某与梁贼抗衡数载,虽略有所得,却不足为凭,实不敢妄言,大都督若有定策,段某自当听命行事。”
段德操自三月中旬接到密诏之际,便已着手谋划进取大梁之策略,也自已有了谋算,然则他到底只是副将的身份,自是不愿真干出喧宾夺主之事,哪怕徐世勣言语谦和,段德操也只是表态了一番而已,并不肯言及实际。
“唔,徐某确是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可行与否,还须得延公斧正为荷,这么说罢,梁贼所据之城二十有三,我军若是分兵攻掠,一来费事费力,二来也恐遭梁贼各个击破,与其分而势弱,不若集中兵力渡过延水,先拿下金明(今之安塞附近),而后大举向朔方进军,直逼东西二城,如此,梁贼惊恐之下,或将麋集各城之军兵,与我军决一死战,若能胜之,则朔方可定焉,其若是置之不理,则我军就此长驱直入,一举端调伪梁之国都,断其根基,再行招降纳叛,梁贼必死无地焉。”
这一见段德操不肯直言,徐世勣也自不曾强求,略一沉吟之后,便即将自己所谋之策道了出来。
“此堂堂之阵也,应是可行,段某以为不若先紧后松,兵进平水(今之大理河),待敌来战也好。”
段德操原本所思的战略是步步推进,先取延长,续取银州,步步为营,最后再攻朔方郡,如此战法可进可退,稳妥倒是真稳妥了,然则耗时恐是不少,变数也多,相较而论,显然缺乏徐世勣那等逼敌决战之勇悍,有鉴于此,段德操也就放弃了自己早前的谋划,顺着徐世勣的谋划好生琢磨了一番之后,这才谨慎地提出了个建议。
“好,那就这么定了,我军后日一早便渡过延水,兵进金明!”
徐世勣原本想的便是要与敌会战平水,而今见段德操也是这般想法,他自是不会再多言罗唣,一击掌,便即就此定下了此番进剿之总体方略……
瑞明四年四月十三日,帝国十万大军渡过了延水,进逼金明县,守将贺遂见华军势大,不敢抵挡,率三千守将弃城而逃,华军兵不血刃地拿下金明县之后,并未稍停,一路浩浩荡荡地向平水挺进,摆出了一副直捣黄龙之架势,梁师都闻讯,大为恐慌,一边接连派出信使向颉利可汗求援,一边率麋集于朔方东西二城的四万大军向平水进,并紧急征调各城守军赶来汇合。
瑞明四年四月十六日,帝国十万大军进抵平水河畔,与梁师都所部五万四千兵马隔河形成对峙,但并未急着渡河起攻击,而是就此在平水南岸屯驻了下来,大肆伐木造筏,摆出了副准备强渡之架势,而梁师都则乘机大举聚兵,又强征各城青壮入伍,得军七万三千之众,个中骑兵增至两万之数。
平水河不算宽,大体上也就一百二十米左右而已,河心处水深三米上下,水质浑浊,人马难以涉渡,南岸属丘陵地形,多森林,而北岸则属草原地貌,间或有大片荒漠之存在,多沟壑,地形相对复杂多变,可藏兵处众多,无疑是用兵之好所在,从此意义来说,地利之优势其实是在大梁一方,正因为此,梁师都方才敢率举国之主力与华军展开对峙。
“呜,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