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副字是楷书,瘦劲苍遒,银钩铁画,端正中透着几分锋芒锐气。但是,其中家字上的大点,却与寻常楷书不同,写时多了一个步骤,因此便多了一个棱角,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浑厚大气。
若非赵瑾熙之前点明,德明帝看到,最多只觉得这幅字不错,如今却是心头一震,疑窦丛生。
“皇上一定猜不到,这幅字是廷儿所写。”闵淑妃稍稍放心,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赵廷熙自幼爱武不爱文,这些年来也多与武将相交,因此被无数文臣诟病,在朝堂上的声望始终比赵铭熙差点。因此,赵廷熙书法长进后,她便特意要了一幅字,故意要让德明帝看到。
倘若廷儿的字能够让德明帝动容,称赞,往后谁还敢说他只是一介武夫?
赵廷熙?
德明帝微微一顿,眉头深锁:“朕记得,廷熙的字原本不是这样的。”
“皇上慧眼,廷儿原本是跟着上书房的老师们学的簪花小楷,这些年来一直没有长进。前些年,廷儿游历时遇到一位书法大家,那位大家说,字如其人,廷儿为人锐气,不适合清丽飘逸的簪花小楷,重新为他选择字体。这不,才几年,廷儿的字便进步了这么多。”
闵淑妃看似陈述事实,实则却是不动声色在告上书房诸位老师的妆,指责他们并未用心教导赵廷熙。
然而,这时候的德明帝哪顾得上她这点隐晦心思,手指轻轻敲着椅子的扶手,许久,展颜一笑:“这么说,这位书法大家果然是位奇才,朕倒是想要见见,叫他和廷熙一道来吧!”
“是,皇上。”闵淑妃只当德明帝起了爱才之意,心中欢喜,忙命人去请二人。
不多大一会儿,赵铭熙便带着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面前,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草民孙烈叩见皇上。”中年人亦跪拜道。
果然是孙烈!德明帝心头一震,看向赵廷熙和闵淑妃的目光顿时带了几分疑虑。但他很快就收拾好了情绪,沉声道:“起来吧!”
孙烈年约三十四五岁,容貌端正,垂手而立,带着一股书香门第所特有的气质。但是,眼角却带了几丝皱纹,手也显得颇为粗糙,显然生活曾经一度困苦。神态看似平静,手却在微微颤抖,眼眸深处隐藏的激动也并不曾彻底压制住。
这种目光,德明帝看得多了,那代表着某种欲望,比如权势。
不过也不奇怪,学成文武货,卖与帝王家,本就是天底下每一个读书习武之人的梦想。但是,如果为了这个梦想,不惜陷害亲王,污蔑君上的话,这种野心勃勃的人,绝不能留!
眼下重要的是,那些信件,究竟是否孙烈所伪造的?
“朕听淑妃说,孙先生是位书法大家,廷熙跟着先生学字,才几年功夫便已有小成。若如此,以先生的造诣,应当早有名声才是,怎么朕从未听闻?”德明帝神态温和,语调轻松,仿佛只是在闲话家常。
“皇上谬赞,草民才能平庸,五殿下能够有如今的书法造诣,是他天性聪慧,非草民之功。”孙烈的回答倒是很谦逊。
德明帝微微一笑:“孙先生太谦虚了,就拿廷熙这幅字来说,集众家之长,却又自成一体,应该是先生自创的书法体,可见先生才华。不过,廷熙终究研习时日短,有几个地方还是写的局促了些,不知道先生能否重写一幅,让朕开开眼界?”
闻言,赵廷熙也像闵淑妃一样,以为德明帝欣赏孙烈的才华,忙暗示怂恿。
孙烈道:“既然如此,草民献丑了!”
说着,他取过旁边早就备好的笔墨纸砚,挥笔写下九个字,正是旁边赵廷熙那副字上所写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孙先生果然在书法一道造诣深厚,远非廷熙所能比。”德明帝边欣赏便称赞,“尤其是家字这一点,与其他书法大家所写都不同,多一个棱角,更显得浑厚大气,不知道是何人所教?”
孙烈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回皇上的话,并无人教导,这一点的写法,乃是草民独创。草民幼时习字,每天都要写满十大张字。父亲教导严格,不许有墨点,否则便要重写。有一次,草民好容易快要写满,却不小心滴了一滴墨,污了纸面,又不愿重写,便就势多提了一笔,将墨迹遮过,没想到父亲却赞赏此点浑厚大气,因此,草民往后写大点,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原来如此。”德明帝连连点头,“看孙先生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想必所擅长的字体,不止一种吧?”
孙烈躬身道:“皇上慧眼,草民的确临过许多字帖,各种字体,都会一点。”
“写来看看。”德明帝仿佛浑不经意,随口道。
孙烈稍加犹豫,很快便依言,将所会种种字体都分别写了一份,都是同样的九个字,每一种都各有特色,可谓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