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黄巾起事造反的大局面,皇甫嵩上表,请灵帝停止敛财,拿出西园钱财犒劳士兵,招募军队。
同时,解除党锢,用党人。
灵帝不傻,面对江山倾覆的危局,他可以放弃很多东西,比如钱。
所以皇甫嵩的前一个要求灵帝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但是后面一个要求,灵帝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还是身边的亲信宦官吕强站出来告诫了灵帝。
吕强的话让灵帝猛然意识到这份奏表或许并非是皇甫嵩本人的意思,而是受到党锢之祸牵连的士人们对他这个大汉帝国皇帝的最后通牒。
吕强是这样说的。
“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那一瞬间,灵帝仿佛看到了无数士人用怨毒的目光盯着他看,那种目光是如此的怨毒,是如此的恐怖。
仿佛下一秒钟就能将他穿心而死。
灵帝陡然惊醒。
他意识到自己的统治是需要这些社会精英阶层的帮助和维护的,一旦他们抛弃了汉帝国,那么汉帝国就将在事实上灭亡。
他们掌握知识,在谁的手下都能做官!
改朝也好换代也罢,他们垄断了知识,垄断了教育,他们就是不倒翁,而谁做皇帝,他们就和谁合作,皇帝离不开他们,这是他们的免死金牌!
黄巾起事如此声势浩大,八州之地已经受到攻击,汉朝的统治危如累卵。
这是灵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事情。
在他看来,这两件事情都不是好事,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让汉帝国存续下去,他宁愿选择让士人重出江湖,重新主政。
大不了之后继续帮助宦官就是了。
于是在三月壬子日,灵帝宣布大赦党人,开党锢之禁,让被流放到边境的士人回到家乡。
同时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以备军资,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准备作战。
不得不说,灵帝的妥协和服软是十分有意义的。
东汉帝国这架老旧的机器也还是能勉强运转起来的。
旬日之间,各方都动员了起来,各种势力各种代表齐聚一堂商量应对黄巾军的策略,各种选拔将领各种刺探敌情,颇有群策群力的表现。
此后生的事情足以证明黄巾起事最大的力量来源并非是张角,也不是地方豪强,而是士族。
只有饱读经书知识完备且掌握相当一部分地方人力物力资源的士族才能提供完整的战略战术和舆论支持。
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支持张角推翻汉帝国。
而士族一旦决定停止行动,黄巾军就在事实上被抛弃了。
如此声势浩大的『起义』,开局猛如虎,然后一年不到就被平定……
本来以为是个王者,结果只是个青铜。
不科学吧?
其实稍微算一算,张角在灵帝建宁初开始传道,一直到光和七年起事,和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持续时间高度重合。
然后灵帝妥协了,解除了党锢,解除党锢之后,汉帝国重新代表了士人们的利益,那么他们选择的备用代言人张角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灵帝和士族达成了一致,互相默认了这个结果,互相概不追究。
然后士族放弃了对黄巾军的支持,中途撤资,抛弃了他们。
再然后皇甫嵩和朱儁紧急率军赶赴颍川,讨伐颍川黄巾军。
所以郭鹏私下里猜测,决定这场动乱是否得以平定的并非是卢植,并非是皇甫嵩和朱儁,而是灵帝自己。
他解除了党锢,黄巾之乱就将得以平息,他若不解除,头铁到底,张角就将成为新的皇帝,不是张角,也会是李角王角。
因为士人们受够了,而太平道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罢了。
灵帝也是糊涂,他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动党锢禁锢士人,而士人就不能利用『黄巾起义』来报复?
垄断知识垄断地方利益的他们是有这个实力有这个资本叫板灵帝的,只是他们无法明目张胆,需要一块遮羞布。
这是在那之后的某天下午,卢植叫郭鹏去喝酒,稍微多喝了一点之后,卢植一边叹息一边对郭鹏透露出来了些许讯息,从而郭鹏自己理解的。
他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有没有错误,但是他清楚,士族的手,绝对不干净。
卢植想说的应该不止这些,但是卢植貌似没有打算一口气全部说完。
或许卢植实在是不想说的太透,说的太透,估计卢植自己都会被吓到。
有些事情,需要自己领悟。
郭鹏领悟出来的东西让他自己汗毛竖起,冷汗浸湿了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