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641年,华美全国的钢铁年总产量接近25万吨。但这个数字其实早在1636年达到了27万吨的顶峰之后,就不断处于下滑状态。
如今华美的钢铁产地主要有三个,一是首都曼城外岛区的国有能源矿业集团下属的国有联合钢铁公司,年产量约17万吨;二是海州首府青城市北方的重工业城镇北苑市,依然是国有联合钢铁公司的钢铁厂,年产量达到6万吨;最后一个则是滨州雅城市,北方工业集团和通用工业集团联合投资的雅城钢铁公司,年产量约2万吨。
华美钢铁年产量超过全世界总和的数据背后,则是对铁矿石和煤炭资源的海量需求。其曼城外岛区钢铁生产的铁矿石年需求量就超过35万吨,主要来源是曼城湾西岸的罗伯特镇。
为开发近在咫尺的、后世新泽西州的纽瓦克铁矿,位于曼城市外岛区西北对岸的罗伯特镇(伊丽莎白市)早在1630年成立,镇名来自多年前从纽瓦克登陆、在萨斯奎哈纳战争牺牲的唯一一名骑兵下士的名字,如今拥有超过11000名定居国民,其大多数从事着与铁矿开采运输有关的工作。
竭尽全力提升本土铁矿石产运效能的指导思想下,一条长约10公里的矿区铁路在1639年建成,耗资近25万美元,成为国家未来铁路计划的第一个试点工程。
在320马力蒸汽机车的带动下,每天都有超过五百吨的铁矿石从采矿区输送至罗伯特镇的港口。再用大型驳船运输到对岸的曼城市外岛工业区。这在以往,几乎要配置一百多辆重型双马拖车才能完成这一运输量。蒸汽火车使日常运输费用减少70%。就近便利的铁矿石供应,一度使国内钢铁价格直接下降了10%。
受矿区开采规模限制,即使各种近代蒸汽采矿机械和蒸汽火车的投入,罗伯特镇的铁矿石的对外年供应量也达到了18万吨的极限,剩下的则必须依赖宋河北方西点镇、江口镇,以及东面长岛湾北岸的榆树市来供应。
但随着西点镇附近早期铁矿点的储量日益枯竭,开采难度逐渐加大,西点镇的采矿业开始萎缩。经济发展早已开始转向。要继续维持曼城外岛工业区的钢铁产量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更让人纠结的是,宋河每年冬季上游的结冰期,导致国内第二大铁矿场、江口镇白马河北岸矿区的铁矿开采供应会陷入一年一度的暂停状态。
相比之下,海州北苑市的钢铁产出虽然量上不比曼城外岛工业区,却胜在铁矿和煤矿均能就地取材,而且当地同样具备钢铁深加工能力。通用工业集团很早就在当地投资建设了一家机械加工厂,使拥有17000人口的北苑市成为海州第一重工业城市。华美出口欧洲的钢铁制品,北苑市就占去将近一半。
唯一美不足的,就是北苑市附近的沼铁矿品位较低,而且开采规模也到了瓶颈极限。钢铁产能难以提升,也就不得不依赖外部的铁矿石输入补充,于是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英格兰成为了海州钢铁工业的原料进口渠道。每年海运到北苑市的欧洲铁矿石以及少量粗铁总计1万余吨。
国有集团几乎垄断了国内绝大部分的铁矿石供应,滨州雅城市的私营钢铁产业就显得有点“爷爷不疼姥姥不爱”了。滨州当地的小规模铁矿放在后世几乎就没有开采价值,只是聊胜于无的状态,不得不极度依赖弗吉尼亚、古巴、巴西以及南山海外领的铁矿石输入,钢铁成本也远高于国有集团的钢铁厂。好在雅城钢铁公司的背后是北方工业集团。大多进行的是特种金属与优质钢生产,所以产品高附加值也就抵消了原料进口成本的劣势。
如果说现在还能勉强保证国内铁矿石的需求。那煤炭的供应则显得更为紧张。原因无他,宋河上游几处煤矿的产出,就占去全国煤炭总供应量的50%!宋河一年一度的冬季冰封,供煤压力大多数都压在了滨州几座城镇的身上,南方各城镇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早在1637年冬季,吴元一领导的内阁就公布了“滨州钢铁与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决定正式向滨州西部内陆进军,以开发后世宾夕法尼亚州多得令人发指的铁矿和煤矿资源。
该计划规模庞大,时间将跨越数年,整体实施过程又将分为两步。首先,就是疏通特拉华河到利哈伊河的内河水道,然后在后世的宾夕法尼亚著名重工业城市伯利恒建立新的城镇。
在此之前,滨州新堡镇已于1636年底建立。该镇位于雅城市东北40多公里,属于特拉华河(德拉瓦河)的海船溯航终点,在后世则是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市的城址。
新堡镇的人口到如今也不过刚刚超过4500人,当初以廉价的土地为诱饵吸引了部分老移民迁入,但几年过去,新堡镇也只有较为初级的农业经济,算是本土城镇里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除了城周广阔的平原、草场、沼泽和森林,新堡镇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开发潜力。
但从这里继续沿特拉华河上行,再向西转入利哈伊河,内河船只就可以抵达后世在全世界看来都少有的“煤铁一体”的伯利恒,那里丰富的煤矿和铁矿曾造就了名扬一时的伯利恒钢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