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内的自鸣钟已经指向十二点位置开始了鸣叫,紫禁城内的自鸣钟历史可以追溯到利玛窦的年代,这位老大爷在后世都还被中国的钟表匠人们奉为祖师爷。但此刻在紫光阁大殿上烦躁不安的巴夏礼却没有这种好心情缅怀这位先贤,他烦躁不安的走来走去,已经等待了数个小时的他已经没有了耐性。
昨天太平天国向英法宣战之后,巴夏礼自告奋勇前来和满清谈判,经过一天惊心动魄的旅程之后,巴夏礼几乎是和恭亲王一样的路径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清帝国都。当然他比恭亲王回到北京的时间晚了很多,于是他和龚橙等随从是坐了吊篮上了北京的城墙,然后进了北京城。
巴夏礼对此感到沮丧,作为一名外交使节,他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但经龚橙开解后,他才略微振作起来,龚橙告诉他,现在满清的都城被太平军和联军威胁,自然不敢在黑夜开城门,自古战时使者出入被围的城市都是这样的,于是巴夏礼释怀了。
接待他们的是礼部的一名官员,侍郎衔,人倒是很客气,住的地方也不错,但巴夏礼没能连夜见到更高级的满清官员,恭亲王让这位礼部侍郎带来的话是让他们明早在紫光阁等候觐见。
按清朝典制,每年新正皇帝例行赐外藩和蒙古王公宴,过去多在南海丰泽园,从乾隆廿六年以后,就移往紫光阁,直到清末。紫光阁一直便是满清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甚至在后世新中国成立还是这样。
但巴夏礼的觐见之旅并不顺利,他在紫光阁等了一个上午。还是没能等到大清皇帝和那位实权太后的接见,他也并不知道。他在北京渡过第一个夜晚和第一个上午的时间里,联军那边遭到了太平军的袭击。
就在巴夏礼忍不住再一次让龚橙去询问殿外小太监何时可以觐见的时候,一名太监进来朗声说道:“着英使巴夏礼、龚橙,乾清宫觐见!”
听完翻译后,巴夏礼迫不及待的跟着那太监就走,一路上的皇家宫殿、园林景色也来不及欣赏,他只想快点见到他该见的人物。
来到乾清宫东暖阁之内,只见里面已经坐满了十多名满清大臣,中间一道屏风拦着。隐约能见屏风后有人,巴夏礼上前脱帽行了一个鞠躬礼,按照礼节送上他对满清皇帝和太后的祝福。可旁边一名满脸络腮胡子的满清大臣怒目而视,大声喝道:“蕞尔小国使节,见到我大清太后为何不下跪行礼?!”
听完龚橙的翻译后,巴夏礼答道:“我们大英帝国没有跪拜的礼节,就连见到我们自己的女皇也是不用行什么跪拜礼的。”
那大臣听了通译后更是大怒,撸起袖子似乎就要上来殴打巴夏礼,倒把巴夏礼吓了一跳。好在恭亲王及时制止道:“僧王,不可鲁莽!”
龚橙听了那位大臣的名号后,低声对巴夏礼说了,巴夏礼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看起来像是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满清大臣原来就是在津塘地区和联军鏖战多时的僧格林沁王爷。
僧格林沁虽然很想揍巴夏礼这个洋人一顿,但想来还是在御前奏对,因此忍了这口气。恭亲王制止僧格林沁之后。对着屏风后的人躬身说道:“太后,据臣弟所知。英人确实没有跪拜之礼,而且乾隆年间就有英使马尔格尼前来觐见。最后勉强行了单膝下跪的礼节,也得到了乾隆爷的接见,因此臣弟恳请太后免了他们的跪拜之礼。”
一名满清大臣马上站起来说道:“王爷此言差矣,自古我中华便是万邦来朝之国,自有礼仪和规矩……”关于见面礼节的问题,暖阁内的满清大臣自此开始了冗长的争执,让巴夏礼瞪大了眼睛,难道这个礼节问题也需要争执这么久吗?
殿内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便是恭亲王为的,一派是以僧格林沁为,两边争执不下,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赶来禀报道:“太后,李鸿章大人有紧急军情禀报。”于是,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只见李鸿章快步走进东暖阁,匆匆行礼后大声说道:“太后,长毛和洋人在通州打起来了,声势颇为浩大!”此言一出,屋内的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巴夏礼听了龚橙的翻译后,大惊失色,他马上对龚橙说道:“告诉他们,不要纠缠这个礼仪问题了,我可以给满清太后单膝下跪行礼,我们要马上展开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