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周朝廷之前的军籍记录,以及“暗羽”扬州分堂打探到的情况,李重进所领淮南地区最多能够集结起来的兵马大约在五万左右,其中经过训练、有一定实战经验的精锐也就在三万上下。按理说,这点儿兵马并不需要穿越团队兴师动众的派大军前去剿灭,一个团的“飞龙军”加上一万“保安军”就足以应对了。可考虑到此战既是为了检验新改编部队的战斗力,又是为了彻底降服那些依然对北平军心怀不满、阳奉阴违的原后周禁军,所以穿越团队委员会决定“杀鸡用牛刀”,由王崤峻亲自挂帅,钱远山、王峰为副将,率“飞龙军”第一合成步兵师一团、师属炮兵团、第三合成步兵师一团、第一独立骑兵团、第一独立炮兵团、海军陆战队第一团,及新编“保安军”八个团,共计约三万五千人马前往淮南平定李重进之叛。此外,为了防止南唐出兵相助李重进,或者李重进弃城南逃过江,委员会在阴历四月底决定对李重进动手时便已下令辛飞宇率“飞龙军”海军舰队主力南下,于长江口外海面待命,准备随时进入长江拦截南唐援军或李重进败军过江。
由于正值雨季,道路难行,影响了陆上兵马的推进速度,所以水陆并进的平叛大军自显德九年阴历五月二十五出发,直到阴历七月初八才在距离扬州一百六十里的泗州弃舟登岸,并于阴历七月十一进兵至扬州城西北五十里的大仪镇。
考虑到连续一个多月的行军,兵士们都很疲惫,而且从“暗羽”扬州分堂传来的消息又显示李重进听说朝廷大军进剿虽有些慌张,并且一边将所有兵马收缩入城内,一边征发城内青壮协助守城,可一时并无毁城或者出逃的迹象。所以在平叛大军进抵大仪镇后,王崤峻并未急于兵临扬州,而是命兵马屯于镇外进行休整,待兵士们恢复体力之后再行与李重进决战。
就在平叛大军暂时屯驻大仪镇的第二天,因被李重进猜忌而在亲信掩护下自扬州城逾城而出的淮南道监军安友规投奔到平叛大军大营,给王崤峻带来了李重进正加固城防、征发青壮,并暗中派人向江南李璟求援却遭到拒绝的消息,令多少有些担心李重进与南唐勾结,见事有不逮便潜逃过江的王崤峻心中大定,踏踏实实的在大仪镇休整兵马,并传令辛飞宇舰队继续在外海待命,以免过早暴露北平军海上力量,影响日后对江南的征伐。
经过三天休整,显德九年阴历七月十四,平叛大军拔营起寨,于第二天午前兵临扬州城下。
尽管由于之前的一系列骄人战绩,令北平军特别是其麾下“飞龙军”早已名声在外、对于绝大多数武将甚至称得上是如雷贯耳——这其中也包括扬州叛将李重进。可说起来,这次却是李重进第一次和北平军打交道——当初周世宗北伐时李重进虽跟随出征,可其主要是在逐、易一线独立作战,并未目睹过保兴庄“飞龙军”聚歼契丹军幽云主力的战斗。所以,虽然也对北平军的赫赫威名心存畏惧,可作为一员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算是见过大场面的后周悍将,李重进内心里多多少少还存着一丝不服、一分侥幸,奢望着城下的北平军不过是浪得虚名,且补充进大量原大周禁军的北平军尚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令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让自己这次能有一线生机。
只是,这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李重进这边希望平叛大军军心涣散、战力低下,城外的王崤峻却绝不允许自己的部下人心不齐、自相掣肘。因此,他对即将进行的首战极为重视,一方面命各部将领严格约束兵马、加强管理,以防有居心叵测者暗中扰乱军心;另一方面则在与钱远山、王峰二人商量后,决定在叛军及那些原后周禁军兵士面前好好展示一下北平军的威力,令他们心生敬畏、不敢有任何不该有的想法和行为——哪怕为此可能会搭上半座扬州城也再所不惜。
显德九年阴历七月十五一早,平叛大军除必要的留守大营的部队外,其他所有人马均于扬州城北门外列阵。而在军阵的正中,作为此次扬州之战的最主要攻击手段,“飞龙军”两个炮兵团——第一合成步兵师师属炮兵团、第一独立炮兵团——以及各团属炮兵营的所有火炮按照操典规定全部架设完毕,乌黑锃亮的炮口直指不远处的扬州城北门和城墙。
上午辰时正,随着王崤峻一声令下,站在炮兵阵地后侧高台之上的王峰将手中的令旗狠狠挥下。
“轰、轰、轰”,两个营三十六门130mm攻城炮率先开火,将一枚枚炮弹射向扬州城北门及左近城墙。十余公斤重的130mm穿甲攻城弹先是凭借坚硬的被甲弹头钻透城门或者钻入城墙内部一定深度,而后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轰然炸响,将人们眼中那坚不可摧、厚重无比的城门和城墙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坑洞,沙石泥土、木屑铁板更是四处飞溅。
紧接着,两个营四十八门105mm榴弹炮、三个营另一个连八十四门75mm野战炮,以及四十二门120mm迫击炮、三十六门100mm迫击炮也次第开火,只不过一转眼的工夫便将两百余发各种口径的炮弹投送到了扬州城北门及周边城墙的上下、内外。顷刻之间,扬州城北门及周围很大一片区域便被笼罩在了滚滚浓烟之中,许多地方更是火光闪现、烈焰腾空。